测振仪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测振仪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企业用工三难急需教育改革

发布时间:2021-01-21 14:36:50 阅读: 来源:测振仪厂家

企业用工“三难”急需教育改革

“招工难”、“用工贵”、“短工化”三种现象并存,企业用工上的“三难”反映出当前教育与经济需求严重不匹配,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呼唤教育大改革。  辜胜阻认为,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急需教育结构调整和教学模式改革,构建与经济需求相匹配的多层次的教育体系。  近日,首届中国转型发展论坛在浙江大学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中小企业研究的经济学家辜胜阻教授应邀出席并发表主题演讲。辜胜阻指出,当前大量的中小企业不仅面临融资难、融资贵、高税费、高成本的“四大困境”,而且在用工上也出现“三大难题”,招不到人,留不住人,用不起人,“招工难”、“用工贵”、“短工化”三种现象并存。企业用工上的“三难”反映出当前教育与经济需求严重不匹配,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呼唤教育大改革。  辜胜阻根据会议前后在浙江等多省市企业用工调研接受专访时指出,当前社会就业结构性矛盾异常严重,成为困扰企业转型升级的最大“拦路虎”。  一是农民工“用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并存,新生代员工频繁换岗,出现严重“短工化”趋向。企业用工面临“三难”:招不到人,留不住人,用不起人,企业不仅招工难和用工贵,而且新生代工人过客心态严重,没有归宿感,流失率极高,出现普遍“短工化”趋势。有调查表明:80后农民工一份工作的持续时间只有1.5年,而90后农民工一份工作的平均持续时间只有0.9年,甚至有的人一年三换,与老一代农民工一份工作持续4.2年相比大大缩短。另一项调查显示:工业制造、商业服务、技术开发三个行业,员工平均流失率高达28.9%。“短工化”使企业用工环境十分不稳定,职工“旅行”式的“游击”变动,受不到稳定的职业训练和技能提升,造成企业和职工“双输”。在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工严重短缺的同时,有“一纸文凭”的大学生却供大于求。  二是产业升级需要的爱岗敬业、“会动手”的人严重短缺和“眼高手低”、“会动脑”的人大量过剩并存,供给和需求严重失衡。实用性技术人才和熟练劳动者严重缺乏,一方面“有人无事做”,另一方面新兴岗位“有事无人做”。有的企业百人竞一岗、千人争一职,而有的企业又门庭冷落,无人问津。有职业习惯、职业纪律和职业技能的有操作能力“会动手”的人严重短缺,而大量不愿到生产一线只愿坐办公室的“眼高手低”的“会动脑”的人又严重过剩,一些毕业生高不成、低不就。如果说教育培养10名科学家、1名工程师和几名技工,那么实际上市场经济需要的却是100名技工、10名工程师和1名科学家。人才结构与市场需求严重不匹配。  三是供求失衡导致学历与薪酬水平“倒挂”,高学历者高知低就,待遇低于低学历者,引发“才贱伤教”。学历教育程度与薪酬待遇成反比现象开始出现,一个“一技之长”的木工月薪1万元难找人;而“一纸文凭”的大学生求职难,有女硕士自开八百月薪难谋职。统计表明,每年城镇实际能够安排的劳动力约1200万,有近1千万人安排不了就业。同时,2011年大学生失业率为17.5%,2012年预计将有100万以上大学生难以找到工作。这种“倒挂”导致了类似“谷贱伤农”的“才贱伤教”局面,引发新一轮的读书无用思潮。  辜胜阻认为,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急需教育结构调整和教学模式改革,构建与经济需求相匹配的多层次的教育体系。为此,教育要实现以下五个方面的转变。  ——从只注意满足考生上学的“中间需求”向满足毕业生就业的“最终需求”的目标规划转变。现在一些高校超常规进行规模扩张,追求“万人大学、千亩校园”,不注意学生未来的就业;只注重大规模的招生收费,忽视毕业生就业难,导致学生“进口”痛快、“出口”痛苦。未来,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为社会提供有效人力资源为目的,以保证学生掌握实际技能和顺利就业为办学宗旨,把满足毕业生就业的“最终需求”作为目标。要大力改变专业设置雷同太多,同质化严重而造成毕业生就业渠道不畅的局面。  ——从只重课堂教学的关门办学向课堂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开放式的办学机制转变。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根据专业能力培养的要求调整课程比例,适当提高实践课程的比重;要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教学手段,采用互联网、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技能训练;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将课堂实验、案例分析、基地实习等形式结合起来,安排学生进入企业调查和实践、实训,特别是以项目为导向的产学合作,对学生职业技能的掌握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教材、教学、教师“三教”要以市场需求为着眼点和落脚点,用就业率、学生综合适应能力的标准衡量高校的运行质量。  ——从过分追求高学历、重研究型人才、轻技能型人才,重知识、轻实践,盲目地追求“高、大、全”的办学模式向多形式、多层次和多规格教育体系转变,改变职业技术教育的“短板”。国外发达国家经验表明,产业升级需要培养大量有职业习惯、职业纪律和职业技能的、“会动手”的高技能操作型人才。未来,我国教育发展需要适应社会用人需求,努力培育技能型、创业型等社会急需的人才。  ——从重传授知识的理论型职教教师向重“双师型”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转变。一支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技能与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保证。然而,目前高等职业院校教师总量不足,特别是“双师型”教师偏少的问题较为突出。为此,要不断优化师资结构,引进具有较高学历、高技能、高素质的教师,针对市场需求的专业设置,合理配置师资力量。要重视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重要作用。要为高等职业学校教师提供职业培训的平台。要建立和完善高等职业学校教师评审、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将“双师型”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标准和目标要求,促进教师从理论型向“双师型”转变。  ——从单一偏重普教的教育体系向普教、职教和成教互动协调的终身教育体系转变,重视农民工岗前和在岗职业培训,提高新生代工人的职业技能,增强职业素质和敬业精神。当前要处理好学历教育与现代农民教育培训的关系。统计表明,新生代农民工中有91%的人从没有接受过职业技术教育,68%的人对自己的受教育程度不满意,64%的人要求接受技能教育,职业培训的需求较为强烈。为此,要进一步探讨激励农民工参与职业培训的长效机制,切实贯彻执行农民工培训经费补贴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民工参与就业培训,提升职业素质。要积极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建立农民工培训体系,健全运行机制。支持高职教育通过开设远程教育、订单培训、农民工夜校等形式,向农民工提供便捷、有用、价廉的职业教育。要使重视技能、重视技工成为一种全社会的文明风尚。

莎普爱思滴眼液

莎普爱思滴眼液

莎普爱思滴眼液

莎普爱思滴眼液